紅云紅河集團掛鉤幫扶的田壩鄉板坡村,和紅云紅河集團會澤卷煙廠掛鉤幫扶的“3個鄉4個村”——火紅鄉龍樹村、魯納鄉獅子村、馬路鄉旁官地村和水口村,是全縣貧困最深的地方。在精準扶貧開始的那一年,紅云紅河的第一支駐村工作隊出發了,他們進駐村里,走訪貧困戶、出門找產業,建市場、改危房、修道路……將自己與這片土地緊緊捆綁在一起。
2022年4月,我們走進這些村,每一棵隨風搖曳的果樹、每一條通往幸福生活的平坦道路、每一張笑容燦爛的臉龐、每一個歡聲笑語的日子,都在展現著鄉親們生活的變化、家鄉的變化。讓我們一起看看紅云紅河集團在鄉村振興里書寫的答卷。
△ 生活變好了,村民王德云購買了電動小車
走進馬路鄉旁官地村王德云整潔的小院子,干凈的牛圈里,4頭小牛對著來客好奇地探出頭。因3個孩子外出務工,這幾頭小牛是王德云和老伴生活的寄托。牛圈是2016年堆砌起來的,他們也是從那一年開始養牛的。過去,旁官地村村民飲水困難,老一輩人只能通過挖水窖收集雨水或來回徒步4個小時去背水等方法解決飲水用水問題,牲畜沒有水喝的情況非常常見。
這個困擾著旁官地村民世世代代的問題,在紅云紅河集團會澤卷煙廠實施掛鉤幫扶、建起“提水工程”后得到了徹底的解決。有了充足的水源,修通了村寨間的道路,村里養殖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改變缺水歷史 人和牛都有水喝了
馬路被會澤人叫作“馬路梁子”,旁官地村,更是“梁子中的梁子”。所謂“梁子”,意思就是高寒冷涼、山高路陡。因海拔較高加之土質原因,在飲水問題上,這里有著城里人無法理解的困難。
“以前,下雨對于我們來說是上天的恩賜。”曾經飲水有多困難,76歲的王德云依舊記得。旁官地村房子的屋頂很多是四周圍起來的,一戶人家院子里約3個蓄水池,只為了收集雨水;旱季,大人小孩都得到王家溝去背水,來回需要徒步4個小時,背回的水總是要精打細算地用。旁官地村還有一個別的村鎮見不到的畫面:一到街天,有小販挑著水來集市賣,村民們圍坐在攤前買水喝;再后來,有人用小貨車拉水到村里賣,40元至50元/立方米,盡管價格昂貴,但極度缺水的村民不得不買。
這一切在2017年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來到旁官地村后,我們選取了3處條件較好的水源作為取水點,經過設備處理,建設了40公里的輸水管道,將水從低處壓往高處的各個村民小組,解決了老百姓的急難愁盼問題。”紅云紅河集團會澤卷煙廠派駐馬路鄉旁官地村第一書記李周說。
“現在無論怎么干旱,我們都有清澈甘甜的泉水可以喝?,F在的水費也只要5元/立方米。”王德云笑著說,旁官地不缺水了,小牛也有水喝了。
在紅云紅河集團會澤卷煙廠的幫助下,1.4萬米的村組道路變成了嶄新的水泥路。路通到了村民家門口,路燈照亮了這個小村。春節前后,水泥路上的小轎車來回穿行。和王德云一樣的養殖戶們走上了產業發展的康莊大道。
△ 旁官地村村民為紅云紅河集團會澤卷煙廠駐村工作隊送上的錦旗
將發展肉牛養殖產業 帶動10%農戶成養殖大戶
最近,李周和村干部們正在忙活一件大喜事。“解決了水源、道路的問題為我們村發展養殖業打下了基礎,在今后的鄉村振興中,旁官地村要大力發展養殖業。目前,養殖優質肉牛的項目馬上就要立項審批,養殖場的建設區域已經選好址了,資金即將到位,預計養殖300頭優質肉牛。”
在李周看來,旁官地村發展養殖產業可謂好處多多。村里土地面積大,村民們種植地膜玉米的水平高、面積廣,是會澤縣的樣板。以往,種出的糧食要先賣出去,加工成飼料后又買回來,但等養殖場建好后農戶們就省去了買賣步驟,縮小成本,提高利潤,同時,通過養殖業改變傳統種植業,讓更多農戶參與到玉米種植中來,實現產業調整,農民增收。
△ 村民王德云飼養的小牛
另一方面,養殖項目預計采用合作社加農戶的方式,帶動10%的農戶成為養殖大戶,并且積極組織種植、養殖方面的培訓,制定一戶一策的種、養殖方案,越來越多的人能像王德云一樣,把小牛作為收入的來源和生活的寄托。
“養殖需要大量的水。根據我們的計算,規模300頭牛的養殖場一天要用40立方米的水,如果沒有‘提水工程’,發展養殖產業就是假話。”旁官地村黨總支書記王保亮說,如今,紅云紅河集團會澤卷煙廠駐村工作隊的隊員們繼續入戶走訪,走到哪里都收到村民們“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感謝。這也堅定了李周和隊員們扎根旁官地村的決心,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要繼續把更多好的東西帶到鄉村,讓老百姓的錢袋鼓起來。
有了小牛的陪伴,王德云和老伴的生活幸福感大大提高了。他感慨,在紅云紅河集團會澤卷煙廠這個“好親戚”幫助下,村里切切實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過著這樣的日子,很幸福!”
△ 紅云紅河集團會澤卷煙廠派駐旁觀地村第一書記李周和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一組最新的入戶排查情況數據是,2015年以前,旁官地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是4800多元,如今已經上漲到1.1萬元左右,根據核算,到2022年9月底,這個數字還將上漲到1.3萬元左右。旁官地村的每個人都有信心,未來在肉牛養殖產業的加持下,無論是基礎設施、村莊面貌、產業發展還是百姓收入,村子將走在馬路鄉的前列。